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,为何曹植败得如此凄惨(曹丕和曹植争皇位)

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,为何曹植败得如此凄惨(曹丕和曹植争皇位)

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,为何曹植败得如此凄惨?

三国时期,魏蜀吴等各种势力之间不仅纷争不断,各派系内部也有激烈的争执,其中曹魏内部曹氏兄弟之间的继位之争也非常激烈。

在三国时期杰出人物中,曹氏父子备受瞩目。

曹操、曹丕、曹植父子三人都是优秀的文学家,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高、影响大。

曹操的诗受到后世文学家们的重视和广泛传播。曹丕的《典论论文》在古代文论史上享有盛名,是“文之自觉”的号角,引领一代文学新风;曹植的文采、情深风流,具有卓越的影响力。例如,他的《洛神赋》和《七步诗》卓尔不凡,令人感叹。

曹植(剧照)

从政治史的角度看,曹氏父子在魏晋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经验也十分突出。曹操迅速崛起,以微弱的胜势击败袁绍强大的势力集团,倚天派诸侯,平定中原,率军南下,成为三国时代的霸主。曹丕及其儿子曹叡继承曹操的政治事业,曹丕巩固曹魏政权,使魏国更加强大。曹睿执政期间指挥曹真、司马懿等抵御吴、蜀多次进攻,平定鲜卑,攻灭公孙渊,稳定曹魏政权。曹丕、曹魏在政治上也有相当的功绩。

曹丕))剧照

值得注意的是,曹操晚年曹先生内部继位之争异常激烈,曹先生兄弟在太子争夺问题上的明争暗斗,尤其是全方位竞争,是历史爱好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。

在才智上曹植似乎更胜一筹,为什么在太子之争的问题上曹植反而输给了曹丕呢?

要从曹操创造曹魏的政治事业做起。

东汉末年,宦官从政,外戚独霸大权,天下大乱,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。

曹操趁着打败起义军的机会,积累家底,逐渐长大,先是投靠袁绍打董卓,然后投靠天子做诸侯。

他以汉献帝刘协之名征讨四方,消灭袁术、吕布、刘表、马超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尤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强敌袁绍。后来成为扫荡乌桓、镇压燕地、平定中原、统一北方的军事霸主。

后来曹操在赤壁战争中输给了吴、蜀,但在三国鼎立中,他仍然是一支实力雄厚的势力。

到了晚年,已经成为魏王的曹操得了重病,不得不考虑曹氏政权的继承人问题。

作为一个无论执政党和在野党都行使权力的魏王,曹操虽然不是皇帝,但拥有不亚于皇帝的实力。

曹操之所以没有召见皇帝,一是担心后人骂他夺权。二是担心他称帝后群王群起,再次卷入战乱。

所以,曹操宁不会为魏王叫皇帝。

但是曹操预想到,在他之后,曹氏的继承人一定会被称为皇帝。

曹操曰:“天命在吾,吾则周文王。

以前周文王占天下的三分之二,却臣服于商朝。儿子周武王毁灭商纣王建造了周朝。

曹操必须选择比周文王更明显与周武王相似的继承者。因此,选择太子的问题对曹氏家族至关重要,选择能干的储君对曹魏政权至关重要。

所以,曹操作为一个非常慎重、果敢的政治家,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犹豫了很久,很明显对此非常重视。

曹操必须选择他儿子中最能干的继承人继承他的宏伟事业。

曹操早年娶丁夫人无儿无女,妾刘生曹昂,卞生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。

长子曹昂英年早逝。

此后,卞继夫人之位后,曹操创下“让丁夫人母亲昂养,昂穰而死,丁夫人哭无节,生气出走,以卞氏为继室”的记载。

卞成为正室后,她出生的4个儿子成为了继曹操之后的候选人。

而在这四个孩子中,曹熊年幼,后继能力不足;曹彰是“为将”的勇猛武将,对太子的地位不感兴趣,剩下的只有曹丕和曹植两人进入继承人角逐之中。

建安二十一年(公元115年)曹操不再满足于当首相。他晋爵魏王,曹丕和曹植争夺继承地位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。

曹操对他的这两个儿子,一时不知道让谁继承王位,他一直犹豫着。

他在考察比较他的两个儿子,这个考察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曹丕和曹植的争夺。

曹氏一门有很多才能。曹操的这两个儿子,都是非凡的人物。两个人都聪明,有文采,想法也很严谨。两人各有不同的优势,而且他们俩都被朝中杰出的大臣拥戴,可以说两人势均力敌。

曹植机警聪明能干,据说他年轻时很像小时候的曹操,长大后,他的文艺才能非常突出,有很多才能,藻敏瞻。他的反应非常敏捷,文章写得又快又好,他当时有着几乎无法比拟的优秀文采。

所以,从才学的角度来看,曹植很受曹操的喜爱,早期曹操就有把他用来存钱的想法。

《洛神赋》图

另外,曹植的优秀才能和他能写非常好的文章,他也很受朝中大才子们的欢迎。

像首相主将杨修一样,是当时有名的聪明才子,经常和曹植一起吟诗、切磋文章。他一心想着帮助曹植升太子,为曹植出谋划策,全力辅佐曹植。

除杨修外,另一位大力支持曹植继承人的大才子丁仪。

曹操原本是出于丁仪的才气,想让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丁仪,曹丕嫌丁仪一只眼不好,极力反对,曹操只好作罢。

因此,丁仪怨恨曹丕,他和弟弟丁庙利用各种机会,多次在曹操面前赞扬曹植的才能,并努力让曹操立曹植为嗣子,一次次报复曹丕。

曹植多次“征文赛”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文采,曹植才华横溢,文笔敏捷,经常在比赛中获胜,曹植受到大臣们的赞誉,很受曹操的喜爱。在这些方面曹植比曹丕占有更大的优势。

但是曹丕也不是普通人,拥有曹植不同的优势,得到了朝中几位大臣的支持。

曹操长子曹昂死后,曹丕成为曹操的长子。这是曹丕的最大优势。

在传统封建社会,长子继承权自古以来就得到宗法制度的承认和提倡,长子当然是继承人。

在立储问题上,曹操也暗中征求亲信大臣的意见。

尚书崔琰说:“《春秋》义,立子为长。

加上五官,仁孝聪明,继承正统,瑛应该死守。

”““五官将”即曹丕,当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”尚书仆从毛玠更是尖锐地指出,“近者袁绍不分嫡庶,以宗灭国,废大事,不可闻也。

”东曹揖邢颙也说:“庶代宗,先世之戒也,请殿下体谅。

“中朝大臣们的意见对曹丕非常有利,也对曹操的决策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随后曹操特别召见了太中医贾诩,他左右退了下来,认真地问贾诩立谁为继承人。

有谋略的贾医生默然不回答曹操的问题。曹操赶紧说:“和卿说话,不回答,为什么?”他向贾诩追问。贾谧这才说:“有所思,不合时宜。

”曹操急忙又追问。”。贾诲狡黠地说:“思袁本初、刘景升父子也是。

曹操一听贾诩的说法,他哈哈大笑,心里很快就明白了贾诩的意思。

作为一个了解时势和权谋的优秀政治家,曹操当然知道贾诲以袁绍和刘表为例说服曹操立长子曹丕为继承人。

太中大夫贾诩是一位有谋略的文臣,他用历史教训说服曹操立长子为继承人。

当时袁本初继承“四世三公”家业,一时辉煌,但他的三个儿子;谭、袁熙、袁尚。

袁绍喜欢最小的袁尚。

袁绍死后,不立嗣子,逢纪审配与袁谭不和,以伪造遗命立袁尚为主。结果袁氏兄弟分裂,袁谭和袁尚自相残杀,其内部纷争最终彻底削弱了袁氏的实力,袁氏一族最终完全衰落。

另外,刘景升有两个儿子,刘琦、刘昞。

他先是偏爱刘琦,然后不喜欢他。死前,他把刘琦奉为嗣子,刘琦非常消沉。曹操南征时,刘琦投降,刘琦投靠刘备,兄弟离别。

刘表的荆州事业,也完全毁了。

贾诲向曹操表示,他对“袁本初、刘景升父子”有着深刻的思考。这明显提请曹操注意。袁绍、刘表在立储问题上的前车之鉴,是一个深刻的教训。及时抚养子女是极其重要的。嫡长的继承人极为重要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袁绍和刘表这样的悲剧重演。

曹植在机敏、才干方面远远优于曹丕,在写作比赛中优于曹丕,但在政治事务竞争中往往输给曹丕。

曹植败北有几个原因:

一个是曹植是弟弟,而曹丕是哥哥。曹昂死后,曹丕是曹操的长子,曹丕自然有资格接替魏王,而且重视王朝传统德政的大臣也支持蓄长存短,因此曹植在接班竞争问题上处于竞争的被动位置,处于下风。

二是曹植比曹丕更有文学才能,曹丕更有心机,更有政治头脑。所以,虽然热衷于写优秀文章的曹子键,但他醉心于文艺方面,太天真了,在韬略和谋略方面,他不是曹子桓的对手。

三、曹植善于结交文友,他身边的人,往往是当时一流的才子,极其聪明,但却有文人气质,过于自负,过于自信,过于轻视敌人。在切磋写作方面,他们是专家,但在参谋政治、权术方面,都是隔靴搔痒,不太可靠。在权力谋略方面远远不如曹丕身边的文臣们

曹植与曹丕)剧照

以下几个例子可以说明曹植输给曹丕的具体原因。

有一次曹操要率军出征,曹丕只知道才学不如曹植,他却聪明地装孝顺,博得曹操的欢心。

当时,曹操出征前,文臣武将、曹丕、曹植兄弟们都到路边恭送。

曹植临别时,开口说话,写华丽的文章,为父亲功勋卓著,表现力非常优秀。

而且,在场的大臣们并不钦佩曹植的优秀才能。曹操也很高兴听到。我为曹植的巨大腾飞而自豪。

曹丕和曹植在同一个地方,看到这个景象,他很消沉,没想到有更好的办法赢得父亲的欢心。

此时,曹丕的谋士吴质在他耳边轻轻地说:“王当行,你也可以流鼻涕。

”聪明的曹丕马上恍然大悟,面对即将出征的曹操,他跪下告别,流下眼泪,依依不舍地离别。

他流着泪表达了对父亲出征的孝心。曹丕诚实孝敬“左右咸”,曹丕才华横溢,曹丕更孝顺。在崇尚忠孝的古代社会,曹丕因曹操和大臣们的严重性,获得了更高的赞誉分数。

曹植狂饮

有一次,曹丕采用吴质之计,计策,极力辅佐曹植的杨修失去了曹操的信任。

由于曹丕在与曹植的斗争中屡屡占上风,一些大臣猜测都是谋臣吴质在背后运筹帷幄而得。于是,有人开始注意吴质的行为。他们发现吴质经常去曹丕家,于是向曹操报告,曹操也开始怀疑吴质在怂恿曹丕。

曹丕不便公开让吴质进府,便把他藏在车里的大簪子里,让曹丕上府。最终,曹植的谋士杨修探测到这个簪子隐藏吴质的事。杨修马上跑到曹操面前做了个小报告,说是在吴质藏的车里进了曹丕的宅邸。

曹操不能马上派人追踪,不知道是真是假。

知道曹丕很害怕,他怕引起父亲的反感,但吴质让曹丕放心了。

第二天,吴质请大簪子装绸子,大摇大摆地被送到曹丕府邸。杨修看了看,又去做小报告了。曹操立即派人搜查,当场抓住了运篙的车,车上只有绸布,吴质也没有。

对此,曹操开始怀疑杨修的不正当行为,有意陷害曹丕。从那以后,曹操就不听杨修的话了。

另外,曹植才华横溢、任性,这是政治家在选择继承人时不喜欢的。

曹植才华横溢,文笔不凡,但他喜欢用自己的才能“任性行事,不自我雕刻”,有时不守规矩,自己行动。

在这一点上,他很像年轻时的曹操。

但是曹植做得太好了,曹操对他有点反感。

有一次曹植喝酒喝多了,骑着马去邺宫司马门,命令门卫开门让路。这个司马门是只有曹操才能出入的,不是普通的门。

曹操得知曹植图谋不轨的举动,勃然大怒,狠狠骂了曹植一顿。

此外,曹操一贯倡导节俭,不能让妇女穿丝绸衣服。有一次,曹操在铜雀台上看到曹植的妻子穿着刺绣丝绸衣服在院子里游泳,他立即下令严惩。

曹植的妻子违反禁令,在曹操看来是曹植治世不严所致。

最后,曹丕抓住曹植的弱点,利用曹植嗜酒任性的弱点,阴险地算计曹植。

有一次,曹操想让曹植去边疆接受训练,带领一位将军和军队出征。

曹植之行前夕,曹丕故意拿着酒去送别曹植,盛赞他能凯旋归来。

他假装祈祷弟弟出征获胜,让曹植频繁饮酒,让曹植当晚烂醉如泥,睡不着觉。

第二天,出征队伍准备就绪,当带兵武将成为积分将时,曹植还在睡觉。

曹植错过了出征的时间,这是一大罪过。曹操很快取消了曹植的统一兵资格,对他很失望。他觉得才华横溢的儿子很丢脸。

曹丕的这种阴暗面使曹植失去了竞争优势,曹丕最终在竞争中获胜。

曹植在竞争中惨败,曹丕获胜,其实是古代官场的潜规则造成的,有才能有文人气质的继承人,常常被过于天真、自负、过于轻视敌人、善于运用权力、图谋不轨的竞争对手打败。

在官场特别是战争储备问题上,阴谋家胜于大才子,曹植输给曹丕是必然的。

首先,曹植和他的顾问们组成的竞争队伍,可以说是由当时顶尖的才子组成的,他们非常有才能的人,往往热衷于展示自己的才能,很多人的自豪之声是自豪的,容易飞扬,容易理想化,容易理想化

其次,曹植非常有才能,文采一流,任性,自私,不循规蹈矩。在诗坛、文坛上,他是卓越的人物,而在政坛上,尔虞我诈的朝局斗争中是致命的弱点,才华出众、自以为是,容易轻视敌人。无视规则常常被认为是大逆不道,在政坛角逐中,必输无疑。

再次,曹丕虽然精明能干,不及曹植,但他还是文坛高手,却颇有谋略,熟悉官场潜规则,而且他的手段阴险,总是能装虚伪,富于欺骗性。

他对曹操周围的人谦和相处,对他的智囊人物很尊敬,但对曹植,他善于攻击弱点,击中要害。

曹氏两兄弟中,曹植继承了更多曹操的帅气、犀利、才华,曹丕继承了更多曹操的狡猾、心机、韬略,最终在后继之争中曹丕打败了曹植,取得了全胜。

最后,曹植身边的谋士杨修等,作为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大文人,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吟诗、喝论文酒、谈天论地,显得洒脱空虚、聪明绝顶,却不懂官场权谋。曹植被他们辅佐,失败是不可避免的。而曹丕的谋士吴质等人,几乎可以把一切心思都用在权谋上,深思熟虑,计划周全,搞阴谋诡计,从来没有天真的想法,他们可以无视道德原则,敢于欺诈造假,手段手段

其实,老曹孟德很清楚,在政坛无情的纷争中,真正能发扬曹魏政权的,不是才华横溢的文人曹子建,而是不失文采、有心、政治手腕娴熟的曹子桓。

曹操更喜欢曹植,但他知道曹丕才是曹魏事业的继承者。

自古以来文人多是天真无邪的人,很难战胜熟知权力的政治家。曹植也一样,赢不了哥哥曹子桓。

海鑫网-实用有趣的生活知识分享百科

发布于 2022-06-27 12:06:32
收藏
分享
海报
327
上一篇:玻色因真的有效吗2022(玻色因多久见效) 下一篇:北斗导航为什么不免费(北斗导航怎么不是免费的)
目录